生活 >

焦點快播:人民日報看河北丨走進渤海之濱的“地學百科全書”

時間:2023-02-13 09:08:40       來源: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北頻道

服務研學

利用自然資源稟賦,搭建線上線下教育平臺


(資料圖片)

一本“地學百科全書”靜靜鋪展在渤海之濱的河北秦皇島,用完整、系統的地質遺存串聯起長達25億年的滄海桑田——這就是位于秦皇島境內的河北柳江盆地地質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

“看,‘二龍鬧海’!”在保護區亮甲山區域,東北石油大學環渤海能源研究院副教授謝奮全指著山體剖面介紹,巖漿入侵沖破了亮甲山的海相沉積,后來巖漿冷卻了,形成狹長的輝綠巖帶,形如兩條黑色蛟龍出海,讓我們感受到億年前的巖漿噴涌。

柳江盆地經歷了4次海陸變遷,清晰地保留著太古代、元古代、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的地質演化遺跡。蔚為壯觀的石簡峽古火山口,母象和小象相依相偎的沙河寨象鼻山,堪稱柳江名片的亮甲山灰巖和巖墻、巖床……用心閱讀柳江盆地這本書,呈現在眼前的每一處遺跡都令人由衷贊嘆。

謝奮全介紹,柳江盆地如今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地質野外教學實習基地,每年全國約有80所院校、1.6萬名師生來此進行教學、實習和科研。以該區域為主要研究對象,高校師生形成了大量高水平論文論著。

除了服務高校科研實習,柳江保護區還是中小學生地學研學基地。

走進保護區柳江地學博覽園,這里占地面積350畝,由柳江地學實習基地、柳江地學博物館、地質災害(科普)體驗館和科普廣場4部分組成,集教學實習、科學研究、科普展示于一體,成為柳江保護區重要的自然教育與研學科普平臺。

保護區管理中心科普宣教科工作人員路大寬介紹,博覽園針對中小學生開展主題日科普宣教活動,并打造“柳江盆地第二課堂”科普教育平臺。

目前,保護區利用柳江盆地的各類自然資源共設計了六大類26門課程,內容涵蓋地質、地理、水文、植物、鳥類、昆蟲等豐富的自然生態類知識。

此外,保護區管理中心近年來開通官方網站,入駐新媒體平臺,利用微網絡直播、VR全景等形式,開展“柳江科普微課堂”“掌上博物館”“地學知識小競賽”等活動,講述柳江盆地的故事,把“地學百科全書”向世界推廣。

關鍵詞:

首頁
頻道
底部
頂部
閱讀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