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 >

代表委員履職風采|全國人大代表石炳啟:讓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-全球熱消息

時間:2023-02-13 09:15:37       來源:河北日報客戶端

開欄的話

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。會前,河北省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政協委員結合工作實際,深入走訪調研,廣泛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建議,精心準備議案、提案,充分展現了使命擔當。河北日報今起開設“代表委員履職風采”專欄,走近即將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,跟隨他們的履職腳步,講述他們的履職故事。敬請關注。


(資料圖片)

2月10日上午,記者沿著寬敞整潔的水泥路來到河間市興村鎮大莊村委會辦公室時,全國人大代表,大莊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石炳啟正伏案疾書。

“剛才在村里轉了一圈,鄉親們對村里的發展又提出了不少好建議,我得抓緊記下來。”記者看到,石炳啟已經寫了一頁多紙。

石炳啟原是一名副師級大校軍官。退休后,他舍棄大城市的優渥環境,回到家鄉大莊村擔任“一把手”。

面對村“兩委”班子渙散、村容村貌臟亂差等問題,石炳啟先從黨建工作做起,定期召開班子議事碰頭會、黨員民主生活會,組織黨員開展公益活動,制定班子廉政“五不準”,并對會議、村務、財務實施“三公開”。

同時,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后,石炳啟帶領村“兩委”班子先后制定《大莊村房屋街道管理規定》《大莊村環境衛生管理規定》等19份文件,為村里各項工作的開展明確了一把公開透明的“尺子”。

經過五年的努力,大莊村摘掉了“后進村”的帽子,完成華麗轉身:村正中曾用于堆放垃圾的廢坑塘“王八坑”,經改造成為蓄水養魚的“沐園”;原來“晴時土雨時泥”的小街巷,修建成為紅磚鑲嵌、寬闊平坦的街道;在收回的40余畝閑散土地上,村里建起了花園、小廣場;改造出一間宴席廳,大操大辦、鋪張浪費的婚禮少了……

“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村民生活好不好,要看他們的腰包鼓不鼓。”石炳啟說,為了讓村民們有活干、有錢賺,他充分發揮大莊村在蔬菜種植、苗圃培育方面的優勢,建設大莊農產品展示中心拓展銷售渠道,帶領村民到外地學習蔬菜、瓜果種植技術,并化身“主播”為村民“帶貨”,先后培養出石二發等3位致富帶頭人。

沿著村東的民生路往北走,石炳啟進入一間水汽氤氳的大棚。

“二發,這兩天天冷,菜沒事兒吧?”石炳啟腳踩泥濘,上前查看蔬菜長勢。

“菜挺好,就是想著再蓋幾個大棚,但是還沒找到懂技術的人打理……”石二發扶著鋤頭,道出自己的難處。

“農村地區有知識、懂技術的優秀人才短缺,是一個普遍現象。”石炳啟對記者說,回到基層工作以來,他先后走訪省內外200多個鄉村,走街串巷開展調研,經常與1000多位縣鄉村干部溝通,發現當前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中,存在著人才數量不足、人才結構不優、用才觀念不活、服務理念不佳等問題。

“在農村地區建設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,這不僅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,也是廣大基層群眾的呼聲。”石炳啟說,目前他正在加快完善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助推鄉村振興”的有關建議。

“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,我一定會把鄉親們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,讓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中,讓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”石炳啟說。

【記者手記】

采訪石炳啟時,能感受到三種角色在他身上的呈現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,他深入調查研究,傾聽群眾呼聲,認真準備議案建議,履職盡責顯擔當;作為退役軍人,他保持著不怕吃苦、甘于奉獻、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;作為基層干部,他深深扎根于故鄉這片熱土,同鄉親們一道拼、一塊干、一起奮斗,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砥礪前行。

當前,鄉村振興還面臨優秀人才短缺等難題。“千難萬難,總要有人解決,人大代表就應該關注、解決這些難題。”石炳啟說,人大代表是一座橋梁,只有把群眾的難題解決了,才能把黨和人民真正連接在一起。(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)

關鍵詞: 履職風采

首頁
頻道
底部
頂部
閱讀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