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新進入市場的讀者來信,希望了解超短線交易或者日內交易策略。從威科夫角度,超短線持倉從日內到幾天,很少超過一個星期。我個人認為,超短線交易更容易受消息影響,當日波動較大,容易造成虧損。做超短或日內交易,利潤期待值不能太高,應該見利就收。但不是說短線就完全不能操作,我這里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,供大家商榷。
(相關資料圖)
首先說一下交易設置。用小時圖看趨勢(背景)和確立密集供應區(qū)或需求區(qū)。確立密集供應區(qū)或需求區(qū)的作用是確立動手時機(位置)。動手可以用5分鐘圖,位置必須在密集供應或需求區(qū)附近。之所以限制動手位置,是因為這些位置的特點是低風險和高成功率,另外也是為了避免過度交易。使用這種方法,一整天都沒動手是正常現(xiàn)象。
交易設置確立之后,下面就是理論基礎。理論基礎我們討論過多次,在衡量買壓和賣壓的時候,無論長線短線,使用的理論都是相同的,下面我們回顧一下:
密集需求區(qū)的理論基礎:之所以稱之為密集需求區(qū),是因為價格落到這個區(qū)間的時候,遇到強大的購買力,導致價格回升,并且在回升中,需求持續(xù)保持力量。在供應沒有能力反攻的情況下,價格不斷創(chuàng)新高。從另一個角度講,價格創(chuàng)新高是確認密集需求區(qū)的指標。
反彈后回調的理論基礎:從交易行為上講,聰明錢買回調,傻錢買突破。在密集需求區(qū)起作用的前提下,價格出現(xiàn)第一次反彈,這次不能動手,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市場中賣方的態(tài)度,一旦賣方繼續(xù)大規(guī)模拋售,搶第一次反彈容易坐過山車,弄不好因為害怕被甩出市場。回調等于給買方提供了機會,至于他們用不用,是決定我們是否在回調中買入的重要因素。
密集供應區(qū)的理論與上面類似,只是方向相反。
我們常說,說一千句話,不如一張圖,下面看星期四標普指數(shù)60分鐘圖:
我們看1的位置:密集需求導致的反彈之后,需求保持力度并把價格推高。對于買家來說,這個價格區(qū)進的貨讓他們賺到了錢,所以我們先假設下次價格再回到這里時(2),買家依然認為有利可圖,會再次采取行動。當價格進入需求區(qū)的時候,我們打開3分鐘圖,此時60分鐘圖作用已經(jīng)完成,不再需要,暫時關掉。
看三分鐘圖(看個人習慣,可以用5分鐘,10分鐘都可以)。從現(xiàn)在開始,不要再去看其他的圖,免得分心。在打開圖之前,事先想好能夠讓你動手的根據(jù)。簡單點說就兩條:第一,密集需求起了作用,或者說買家開始踴躍。第二,能夠導致價格沖破這個區(qū)的力量(供應)減少。這些市場自身行為是你交易下一波的根據(jù),屬于內因。不要去找均線或者其他讓你分心的指標。
a的位置出現(xiàn)了反彈,這是第一次,不去管他,養(yǎng)成習慣。但至少我們看到了買家的態(tài)度,有需求(需求指數(shù)110)。我們要想進場,必須還要看到賣方的態(tài)度。賣方的態(tài)度要從價格回落中看出,就是說,隨著價格的回落,流入市場的賣單是否遞增。
第一次反彈結束后,價格回落。這給了賣方表現(xiàn)的機會,我們看他們是否利用這個機會發(fā)力。從下跌力度和速度來看,賣方的確在努力。但是一個現(xiàn)象告訴我們需求沒有減退并且賣方進入恐慌:就是小型的SC(b和c)。從b和c的行為中看出,賣方有兩次有威脅性的機會,都沒有跟隨。這證明了什么?賣盤雖然兇猛,但是購買力更大(需求),目前價格不會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低。
到現(xiàn)在位置,市場行為已經(jīng)告訴了我們方向,那么扣扳機的位置在哪里?第一,賣方在努力的時候,結束行為就是扣扳機的地方。第二,需求控制下,流入市場的賣盤耗盡的時候。圖中,c的位置屬于第一類扳機,d的位置屬于第二類(供應只剩下5)。初始止損放在b的下方2個點的位置。
進場了還沒完,要等接下來的市場確認你的行為。c和d 之后遞增的價格確認了我們的進場。我們現(xiàn)在加入了買方隊伍,要想價格持續(xù)上漲,供不應求的背景不能被打破。否則出場。
當價格走到關鍵位置的時候,我們關注的是市場自身行為,不是外部因素(指標,形態(tài))。當掌握了對市場行為的解讀方法之后,就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,這樣就避免了復制K線形狀的習慣。
(文章來源:期貨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