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訊 >

卷起來了!0費率銀行理財產品擴容,基金降費還遠嗎?_世界熱消息

時間:2023-06-30 11:54:09       來源:金融界

“不賺錢不收管理費”的銀行理財產品打響第一槍后,近期,中銀理財、興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陸續發布階段性費率優惠公告,將固定管理費或銷售服務費階段性下調至0.00%。此外,多家理財公司調降了部分理財產品費率。

業內人士認為,“不賺錢不收管理費”和0費率的理財產品是市場激烈競爭的反映,同時也有助于增強資管產品的吸引力,未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費率設計將會呈現多樣化的趨勢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最低降至0%

近期,興銀理財的多只凈值型理財產品發布《實施階段性費率優惠的公告》,投資管理費、托管費、銷售服務費均進行不同程度的下調。如添利日日新3號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費由0.30%降至0.01%,添利天天利18號、19號、20號凈值型理財產品公告稱,從6月27日起,該產品銷售服務費從0.30%下調至0.00%。

寧銀理財的多款產品也發布了費率優惠公告,如寧欣天天鎏金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1號-C份額的銷售服務費由0.4%下調至0.15%,固定管理費由0.4%下調至0%,優惠時間為6月28日至7月31日。

此外,中銀理財、中郵理財、信銀理財、華夏理財、光大理財、北銀理財、廣銀理財、杭銀理財等理財公司的部分產品發布了費率優惠公告,對固定管理費、銷售服務費、贖回費等給予階段性優惠。

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中新經緯,費率優惠僅在活動期間,這部分優惠會體現在產品收益中,“如果費率低一些,收益率肯定就會高一些。”

部分理財公司則將費率優惠作為了營銷一大賣點。如北銀理財近期開展的2023理財季活動中宣傳頁將“最大幅度的費率優惠”放在首位,稱全面下調易淘金、易淘金尊享、易淘金新客、醫寶金、天天金等產品銷售和管理費至0.01%(年化),并表示“費用降低,產品收益高了!”

▲來源:北銀理財

中新經緯梳理發現,今年初“開門紅”期間,也有不少理財公司曾發布階段性費率優惠公告,甚至將產品相關費率降至0%。

理財費率設計或呈多樣化趨勢

為何理財公司會推出“不賺錢不收管理費”以及階段性減免費率的產品?“總體看,理財產品費率定價與理財公司的產品策略、銷售策略有關,也與金融市場行情有關?!敝醒胴斀洿髮W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、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。

普益標準研究員霍怡靜認為,理財子公司下調產品費率主要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:首先,隨著理財公司產品規模的持續上升,盈利能力不斷增強,規模效應為其下調費率留出了一定空間;其次,降低產品費率是為了更多讓利于投資者;同時,也是為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。

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中新經緯分析稱,理財子公司脫離母行實現獨立的市場化運作,各公司之間的競爭激烈,理財公司需要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及有優勢的收益來吸引投資者,策略性地減免產品手續費,階段性向投資者讓利,是吸引投資者、搶占市場份額的手段之一。

在劉銀平看來,未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費率設計將會呈現多樣化的趨勢,不同時期、不同產品的收費模式會有一定差異,階段性減免產品手續費將會越來越常見。

“借鑒國外大型資管機構的經驗而言,低費率是大勢所趨。從銀行和理財子公司的角度看,費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,未來理財產品通過降低費率擴大規模,進而獲得規模經濟繼續降低成本,形成良性循環?!逼找鏄藴恃芯繂T董丹濃對中新經緯表示。

中新經緯采訪的多位投資者認為,理財產品費率調降對他們選擇產品的影響并不大?!?strong>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對理財產品的好感度,但是最終還是要看收益。”一位投資者表示。

“理財產品的費率調整會影響到產品的收益表現,但投資者一般對產品費率關注不高,主要還是看產品的收益波動情況,多數投資者更傾向于購買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?!眲y平說。

民生證券研報指出,2023年二季度以來,銀行理財逐步進入修復回暖區間,理財凈值持續上漲,破凈率處于低位。從破凈率看,2023年以來,截至5月31日,理財產品總體破凈率從18%降至3%,甚至低于2022年11月理財贖回潮之前5%左右的水平。

招商證券廖志明團隊分析稱,截至6月15日,現金管理類理財平均7天年化收益率2.25%,近一個月微升。年初以來債市企穩回升,6月上半月定開純固收、固收+和持有期固收類理財凈值回升,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.1%、4.3%與4.8%,平均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達4.6%、4.1%和3.6%;近1個月混合類、權益類理財凈值有所下跌。

近日,有投資者發現理財產品凈值又出現回撤,甚至“破凈”的情況。招商證券團隊表示,截至6月15日,近一個月股市表現低迷,理財公司混合類公募理財產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為1.4%,較5月中旬略降0.1個百分點,破凈產品數量占比升至23.7%;理財公司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-2.9%,較5月中旬下降1.7個百分點。

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中新經緯表示,未來浮動費率的基金、理財等資管類產品,根據收益變化及不同風險產品類型,采取差異化費率可能變得普遍。不過管理費調降是一方面,更為重要的是基金管理能力建設,為投資者提供有競爭力和相對穩定收益。

楊海平建議投資者,選擇理財產品不應該只考慮費率,而應主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流動性需求,通過重點考察理財管理機構的競爭力,參考理財產品業績的歷史表現,審慎選擇。

或沖擊基金公司收費模式

在理財公司推出費率優惠后,基金公司“旱澇保收”的收費模式再次被投資者詬病。

一位投資者對中新經緯吐槽道,自己買的5萬元基金虧掉2萬多,管理成這樣還照常收取管理費,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們憑什么旱澇保收拿無風險的收益?只管收錢不管收益,這合理嗎?

據媒體不完全統計,截至28日,6月以來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下調旗下產品的管理費率、托管費率、C類份額銷售服務費率等,多只產品費率下調五成以上。

如26日,泰信基金發布公告稱,自26日起下調泰信鑫利的基金管理費率、托管費率。具體來看,該基金的管理費率由每年1.2%下調為每年0.4%,降幅超過六成;托管費率則由每年0.2%下調至每年0.1%

理財降費的這陣“風”會卷到基金嗎?周茂華認為,從市場競爭角度,以及此前市場討論“基金掙錢、基民不掙錢”等情況看,近期理財手續費調整也可能對基金未來管理費調整產生影響。

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中新經緯表示,實際上,資管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應該是收入和投資收益掛鉤。招銀理財的“創舉”肯定會在一定程度沖擊基金公司現在的收費模式,但還談不到“蔓延”,畢竟其中的收費標準和規則可能短期無法統一,而且還有監管以及交易方面的擔憂和掣肘。

關鍵詞:

首頁
頻道
底部
頂部